粽子產業,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載體和食品行業的細分領域,在近年來的發展中,不僅見證了傳統手工藝向現代機械化的轉變,也經歷了從地域性產品到全國乃至國際市場拓展的過程。
粽子產業在我國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區以及廣東、福建等地,如浙江嘉興、江蘇蘇州、廣東肇慶等地較為有名,這些地方憑借悠久的制作歷史、獨特的制作工藝和豐富的口味類型,形成了極具規模的產業集群。隨著現代化生產和物流體系的完善,這些地區的粽子品牌影響力逐漸輻射全國乃至海外市場。
粽子作為我國的傳統美食,長期依賴于手工制作。近年來,為滿足市場需求,粽子生產機械化水平不斷發展,部分大型粽子生產企業引進了自動化生產線,包括粽葉清洗消毒、餡料定量填充、蒸煮、包裝等一體化流程,大幅提高了生產效率,確保了產品品質的一致性。
其中,嘉興五芳齋集團就是成功實現規模化、標準化生產的典范,通過引進德國先進的生產設備和技術,使得傳統的粽子生產工藝與現代科技融合。 廣東某知名粽子品牌在研發新型智能化生產線方面表現突出,利用機器人技術進行精準包扎,既保留了手工的緊實口感,又實現了產能翻倍。此外,還引入物聯網技術實時監控生產過程中的溫濕度、衛生狀況等關鍵參數,保證食品安全的同時提升了品牌形象。
盡管粽子加工的機械化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首先,粽子的個性化需求多樣化,導致機械設備難以完全適應所有不同形狀、大小和餡料類型的粽子制作。其次,對于一些傳統工藝如粽葉的手工包裹技藝,機器尚無法完全替代人工,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整體生產效率的提升。再者,由于設備投資成本較高,小型企業和家庭作坊往往難以承受高昂的機械化改造費用。
隨著食品工業發展,粽子標準化生產大勢所趨,機械化、自動化助力粽子企業高質量發展。近日,由中國商業聯合會主辦,五芳齋承辦的《粽子》食品法典國際標準發布會在浙江嘉興召開。中國傳統節令食品——粽子,有了國際標準。據介紹,該標準于2023年12月在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共同舉辦的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第46屆會議上正式獲批發布,標準代號為CXS 355R-2023。
隨著《粽子》國際標準的發布,將會引領粽子產業步入高質量發展,促進粽子企業加快技術進步和產品開發的步伐,提高產品質量,增強自身市場競爭力,同時也為全球產業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展望未來,粽子市場前景廣闊且充滿活力。隨著消費者對健康飲食、便捷消費的追求以及對文化認同感的強化,粽子產業正呈現出以下幾大發展趨勢:
多元化創新:粽子口味不斷創新,跨界合作頻現,如開發低糖、低脂、無添加的健康系列,以及融入各地域特色食材的新口味粽子。
高端化定制:針對消費升級需求,推出高品質、高附加值的禮盒裝粽子,滿足節日禮品市場的需要。
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借助電商平臺拓寬銷售渠道,開展預售、直播帶貨等活動,加強線上線下的聯動營銷。
綠色可持續發展:在原料采購、生產過程、包裝設計等方面注重環保,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
面對這樣的市場形勢,粽子企業應主動適應變革,一方面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改進生產工藝,推進機械化、智能化升級;另一方面,關注市場需求變化,適時調整產品結構,豐富產品線,提升品牌影響力和服務體驗,以創新驅動產業升級,贏得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