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紅土,姜香撲鼻。晚春時節,正是良姜收獲時,瓊州海峽對岸徐聞的良姜靚貨作為原材料和深加工原料,源源不斷的運往全國各地和當地的精深加工產業園。
高良姜,別名小良姜,其藥食同源屬性,既能入藥,有溫胃散寒、消食止痛之功效,又能食用,廣泛用于調味料和香料。徐聞適宜的氣候與土壤等自然條件,讓徐聞高良姜所含揮發油桉葉素、丁香油酚等成分更高,其質量較其他區域也更勝一籌。
據介紹,徐聞龍塘的高良姜規模種植可追溯到16世紀初;而龍塘鎮高良姜作為南藥開發基地則始建于1998年,徐聞縣龍塘鎮高良姜村就是由于率先人工引種野生良姜而得名的。2006年,徐聞高良姜被評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徐聞高良姜成為中國地理標志產品十余年來,一直來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利用,整個產業存在著機械化程度低、產地加工落后、精深加工缺乏、生產成本高、市場價格低迷且跌漲無常等瓶頸問題,導致徐聞高良姜的種植面積大幅減少,產業日趨萎縮”,徐聞高良姜種植大戶、產業帶頭人黃亮舞直言。
2013年,在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支持下,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下稱:“加工所”)圍繞高良姜種植采收、產地加工、精深加工等產業鏈關鍵薄弱環節,迅速成立了專家團隊,以科技特派員駐點幫扶、科研人員兼職等多種形式開展了系列技術攻關,突破了一系列高良姜產業化技術、裝備與標準,推動了徐聞良姜產業化技術的整體創新升級。
在加工所全方位的科技和人才支撐下,徐聞高良姜產業在科技創新與成果應用方面取得了系列突破性進展。生產機械化方面,聯合農機團隊研發了高良姜莖桿粉碎還田機、聯合
收獲機、
種植機等一系列田間機械裝備,解決了高良姜種植采收難題,大幅提升了生產效率;在產地加工方面,開發了固形護色干燥技術,并指導建立了國內第一條無硫高良姜片節能提質干燥生產線,從源頭解決了高良姜加工周期長、成本高、品質差等產業難題;在精深加工方面,開發了成套的系列化、多元化精深加工技術,解決了高良姜加工過程風味與活性協同保存、香氣保留難題,研發產品20余款,指導當地企業在國內率先建立了高良姜提取物、飲料、速溶茶、口含片、精油等生產線,填補了國內高良姜精深加工產業的空白。
加工所還牽頭幫助徐聞縣打造高良姜現代農業產業園,并為產業園引進扶持良姜生產加工龍頭企業廣東豐硒良姜有限公司,并聯合該公司成立了“高良姜科技創新中心”。徐聞良姜現代農業產業園加工核心區建成后,新增加工產能超過2萬噸,實現高良姜加工產值11.7億元,與一產產值之比達到2.34:1,推動徐聞高良姜加工產業由小變大、加工程度由初變深、加工產品由粗變精。
數年來,加工所采取“科研+政府+企業+基地+農戶”的科技服務模式,幫助徐聞縣做好高良姜“土特產”精深加工這篇大文章。在加工所的大力推動下,徐聞良姜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于2019年成功獲批,經過4年來的建設運營,徐聞高良姜從2013年種植面積不足千畝、產業不振,發展到2022年的種植面積近7萬畝、規模快速增長,標準化種植面積達到50%以上,機械化生產覆蓋面達到60%以上。
科技賦能為徐聞高良姜產業注入了新活力。如今,徐聞縣高良姜被稱為“廣東十件寶”之一,是湛江地區唯一入選的農產品,2019年徐聞高良姜成功入列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高良姜產業已成為徐聞縣的特色優勢產業,標準化種植與加工業的蓬勃發展,也創造了土流流轉、訂單收購、家門口就業等多種形式的聯農帶農模式,拓寬了當地農民脫貧致富新渠道。徐聞高良姜產業科技創新模式和應用推廣成效,榮獲2019年度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三等獎。
隨著徐聞高良姜產業快速穩步發展,產業化經營主體數量日趨增多,專業從事良姜種植、生產和銷售的企業由2013年的不足10家到2021年的34家(省級農業龍頭1家),增長了2.4倍。
“未來,加工所將進一步支撐徐聞縣堅持走品種結構優化、推廣標準化種植,提升產地加工和精深加工水平,打造國家級高良姜現代產業園,全力推動徐聞縣高良姜產業實現‘土特產到大產業’的跨越,將其打造成為徐聞農業現代化高質量發展的亮麗名片”,加工所李積華研究員說。(此文已在人民日報刊出)
作者:劉益男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