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零碳交通”“零碳園區”“零碳建筑”等之后,“碳中和食品”概念也開始悄悄升溫,在近期引起了消費者的熱議。什么是碳中和食品?“吃”如何實現碳中和?為什么要在市場上推廣碳中和食品?針對這些問題,小編收集并整理了相關資料,對其一一進行解釋如下。
問題一:什么是碳中和食品?
簡單來說,碳中和食品就是指在生產過程中“溫室氣體排放量小于或者等于零”的食品。想要成為碳中和食品,在生產端、原料端、運輸端、銷售端均應該符合一定的要求,經過專業的碳排放交易所認定才可以獲得認證標簽。
以盒馬自有品牌有機山茶油為例,其剛剛獲得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認定,成為廣東省首個碳中和食品。此款山茶油來自廣東韶關地區的約3000公頃有機油茶種植林地,這一林地共有370多萬株油茶樹,具備固碳釋氧的功能。
在種植方式上,該油茶林經生態改造,采用油茶與碳匯闊葉林混種的方式,增加二氧化碳捕集量,同時還平衡了生態,有效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再生產方式上,該油茶產品生產工廠使用光伏作為主要能源,并配備高效節能生產線。
從原材料獲取到生產、運輸,該款山茶油實現了全生命周期內“凈零”排放,也正因如此才能被認證為是碳中和食品。
問題二:“吃”如何實現碳中和?
有研究表明,農牧業對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貢獻率約為17%,僅次于能源、建筑行業,位列第三。聯合國發布的《企業碳中和路徑圖》報告中也明確,食品在擺上餐桌之前的研發、養殖、收獲、加工、分銷、零售、儲存等等環節都會排放出二氧化碳,尤其是來自養殖活動產生的甲烷與食品制造生產過程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最不容忽視。
“要實現食品的碳中和,其實就是通過控制食品生產全過程中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排放,實現最終產品的碳中和。這涉及到食品的研發、收獲、加工、分銷、零售到儲存等各個環節。”有關專家分析稱,并指出“碳中和食品相較于普通食品,需要進行有機種植、生產流程等的改造,售價會相對貴一些。”
不過,目前國內對于零碳農產品、碳中和食品等的認證主要參考自國際標準,包括ISO14064溫室氣體排放標準、ISO14067產品碳足跡,以及英國的PAS2060碳中和核證等,尚未形成統一認證體系。
問題三:為什么要在市場上推廣碳中和食品?
正如問題二提到的,食品從生產到餐桌上存在諸多碳排放環節,有較大的碳減排潛力。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也要求,要加快推進農業綠色發展,促進農業固碳增效。零碳負碳農產品生產可以有效推進區域農業溫室氣體減排和農田土壤固碳,提升生態農業土壤碳匯。
與此同時,食品生產商們也在加快制定與執行碳中和目標,從而倒逼產業鏈各環節作出改變。比如,伊利從2017年開始已經將主要原輔料供應信息納入核算體系,并在2022年4月與43家合作伙伴啟動行業內首個“零碳聯盟”,借此來實現自身碳中和目標,減輕碳減排所面臨的壓力。
總之,“碳減排”正逐步滲透進各行各業,碳中和食品等概念將帶動每一個消費者參與到碳中和大趨勢當中,助力“零碳生活”的實現,緩解因溫室氣體排放造成的氣候問題等。
我要評論